close


about ~Cajón~


發音是西班牙文,經常有人唸成「卡就」,正確的念法其實是「卡ㄏㄨㄥˋ」。

木箱鼓的由來並沒有一個很正確的説法、其中一種説法是在殖民地時代奴
隸買賣最風行的十九世紀時、被秘魯的黑人奴隸所導入的。

可以運用樂器來連絡(使用節奏來對話)的黑人奴隸們、
使用這項技能來互相連絡(當時被認為使用節奏可以來溝通)共謀計畫一起逃走或者叛亂。
政府(奴隸主)為了不發生以上的事件、所以禁止黑人奴隸們使用太鼓、之後黑人們就
改用搬運貨物的木箱來代替太鼓。這是其中一種的由來説法。

或説奴隸時代因為沒有金錢、 (也許把音樂當作生活中一部份的奴隸們音樂成為他們唯一能夠開心的理由也說不定)
從櫃子中取出的抽屜或搬運使用的木箱等等、
沒有任何想法的正反面使用、為了排解悲傷與辛勞或者單純為了開心的心情、
而産生的音樂。這是另一種説法。

像康加鼓或拉丁鼓之類的打擊面不是用皮革所製造、
是當時製作時為了抑制成本而使用木材(當時要取得皮革是困難的)。

現在、民族音樂的種類越來越多、歐洲與美國也越來越風行。
可以跟爵士鼓有一樣的聲音、況且能夠簡單搬運、也不需要佔用很大的空間、
這些優點在短時間内就獲得音樂人之間相當多的討論與評價。
在日本有些學校已把木箱鼓納入教學内容之一、
或者音樂教室中的椅子都由木箱鼓來取代、「音樂療法」當中木箱鼓也常常被拿來當做治療使用。

我想要傳達給大家的不是木箱鼓傳統的打法、
利用木箱鼓來呈現爵士鼓的風格或者演奏世界上各種不同的節奏。
並不是傳統的方式、而是用我自己自身累計非常多的經驗來解釋説明、讓大家容易了解的節奏。
現在台灣各種層面的音樂界都非常注目木箱鼓的演奏、想傳達給大家木箱鼓的各種可能性,
如果大家都能夠體會到是一件多開心的事阿..

Cajon的概説/著:戸田泰宏

 
下面第一張照片在2010年8月時,體驗新樂器~
Cajón~發音是西班牙文,經常有人唸成「卡就」
Yuca請教了同學,正確的念法其實是「ㄍㄚˇ鬨」。

Yuca穿短裙打椅鼓cajón~很猛吧  可以當椅子的輕便爵士鼓!!

兩年前曾研發設計,忙到沒時間找木工廠商,於是呢就認真吹陶笛練烏克麗麗

很開心的有老師做研發~於是Yuca繼續展開不一樣的人生,參加"木箱鼓培訓班"

學習正確的拍打位置

林老師說:女生要穿高跟鞋打會更漂亮ㄛ


林世忠老師的無影手~哈哈!!!




相機也來幫忙抄筆記~呵呵!!!

這邊都是烏克麗麗或陶笛的老師們,我們一同上木箱鼓師資班,很有趣!!

專業是唯一的生存之道,來自各地的美女師資們~

開心的打了兩個小時的木箱鼓~讚!!

兩個月後我們就正式成為木箱鼓老師啦!!

其實~我是左肩酸痛,當復健來打~希望老師沒看到這段,不然感覺很欠打

手指頭末梢神經血液循環不佳很適合來打

脊椎不好的有拉背效果很適合來打

壓力太大的上班族很適合來打

家裡小孩太活潑的很適合來打

覺得家裡小孩很欠揍又打不下去的父母很適合來打

需要快樂的更適合來打

cajón  go go go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才藝老師 的頭像
    才藝老師

    美人魚と小超人の元氣札記

    才藝老師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